風箏源於春秋時代,距今已經兩千多年🦸🏻♀️。從南北朝起,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⚈✊;到了隋唐,由於造紙業的發展,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🙍🏽♀️;最後到宋代,放風箏也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🧚🏿♂️𓀍。宋人周密的《武林舊事》寫道🚲:"清明時節📃,人們到郊外放風鳶𓀄🎙,日暮方歸“,"鳶"就指風箏。北宋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,宋蘇漢臣的《百子圖》裏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👩🦳。
01活動目的
隨著創新之光照亮傳統民俗文化的殿堂,大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向往愈發濃烈。活動以紙鳶放飛、蹴鞠競技👨🦼、投壺雅趣等非遺文化項目為媒介,旨在引領同學們走進非遺的世界,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,領略藝術與自然的和諧共舞。
我們期望通過此次活動,在同學們心中播撒保護與傳承中國非遺文化的種子🎻,孕育深厚的文化基因與素養👩👩👧👧🚴🏻♂️。我們鼓勵同學們親身動手實踐,發揮創新精神,將現代審美與傳統藝術相結合,展現出天華學子的藝術風采。
02具體內容
承辦單位:
上海師範大學沐鸣娱乐 -【沐鸣平台官网入口】轻松开启您的娱乐之旅!語言文化沐鸣第十一屆分團委學生會
上海師範大學沐鸣娱乐 -【沐鸣平台官网入口】轻松开启您的娱乐之旅!沐鸣娱乐第四屆分團委學生會
活動參與對象🀄️:
全校同學
主要活動內容🍲🤵🏻♀️:
一、體驗活動
1、各沐鸣代表隊於4月15日16:30在月華樓365領取DIY風箏材料🎒,每個沐鸣限領取2套DIY風箏材料,自行設計。另設有19套DIY風箏材料供全校學生領取,可多人領一套🌒👨🏻🔬。領取方式:掃描微信群二維碼(群二維碼附下方)。具體報名領取方式以群內通知為準。
2、4月19日13:00“春日尋趣多遊戲,經久不衰謂非遺”校園傳統非遺文化項目體驗活動正式開始🦵🏿,各沐鸣代表隊將製作好的風箏帶到操場參加活動。
(1)放風箏;
(2)漂漆染扇;
(3)紮染;
(4)草藥香囊DIY。
二💞、遊戲活動
“春日雅趣”團隊競賽
(1)近水樓臺先得月(投壺)
投壺,這一源遠流長自先秦至清末的傳統禮儀與宴飲遊戲,其源頭可追溯至射禮。《禮記·投壺》載:“投壺者,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🐞。”文人雅士向來傾心於內心的修養與陶冶,而投壺這一活動👸🏿,以其從容安詳🍡、註重禮節的特點,成為了文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我們期望通過組織投壺競賽🙅🏻♂️🤦🏼,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“雅樂投壺”的魅力🔽,更能在遊戲中深刻體悟到中國傳統儒文化的禮儀之美。
(2)蹴鞠場邊—春忙(蹴鞠)
蹴鞠,又名“築球”、“踢圓”等,“鞠”本身最早便是外皮革、內米糠的球🙎,因而“蹴鞠”就是指古人以腳蹋、踢皮球的活動✏️🏫,類似今日的足球,自漢代歷經唐、宋、元以至明清,傳承不衰🤸🏽♀️,成為一項流傳廣泛🧜🏻♀️✊🏽、影響深遠的體育運動娛樂項目🕓。蹴鞠不僅是一種體育競技🤾🏽,更是一項融合了藝術審美情趣和身體鍛煉的典範🖕🏿。通過簡單而充滿樂趣的蹴鞠比拼,領略古人的智慧與才情,同時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、鍛煉身心的舞臺。
(3)一弓一箭一將心(射鑼)
射鑼,古時一項重要的娛樂項目,立旗桿於空地之上,上掛一銅鑼🙅🏽,以箭射鑼🧛🏼,射中則響,參與者用箭射鑼心,發聲以向上神祈福。鑼被廣泛應用於戲曲👳🏼♂️、舞蹈音樂和傳統吹打樂當中,而箭射銅鑼,取“中之意,中狀元👸🏼➜,中探花,中舉人等🤲🏻,鳴鑼開路,銅鑼文化👩🏽🌾,在古時得以體現🧘🏽。
(4)千樹萬樹梨花開(飛花令)
常言道:“讀唐詩三百首,吟詠自如。”詩詞,這一古老的文學形式🧛🏻♂️,早已深深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,是創作的挑戰,也是品味的享受。2017年的《中國詩詞大會》如一縷春風,將飛花令的美妙播撒到每個角落,讓我們領略到了“春城無處不飛花”的詩意盎然🧚🏻♂️。我們的遊戲降低了飛花令的傳統難度🧓。不再局限於單獨的詩句🏋️,而是以上下句的形式展開競賽,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傳統詩詞的韻味👩❤️💋👨👩🏼✈️。
遊戲環節結束後,根據積分排名評選出一二三等獎,並分發獎品。
03活動意義
本次"春日尋趣多遊戲,經久不衰謂非遺"校園傳統非遺文化項目體驗活動組織同學們親手製作風箏,感受非遺的魅力↘️,享受放風箏的樂趣✌🏿🤖,鍛煉同學們的體魄,培養大家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🧑🤝🧑,更能夠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精神,激發創新思維,構建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活力交織的盛宴。
04精彩回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