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
1節氣由來
立夏🧖🏽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,夏季的第一個節氣。此時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,太陽黃經達45°𓀃。歷書🔤:“鬥指東南,維為立夏👉🏻,萬物至此皆長大🤸🏼♂️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後🌍,日照增加,逐漸升溫,雷雨增多🤟🏽。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。時至立夏,萬物繁茂。
2節氣習俗
迎夏儀式
“立夏”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🏤,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🤷🏿♂️。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“氣”的變化,氣的變化關系到自然節律變化,立夏陽氣漸長🧙🏻♀️,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。古代,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。在立夏的這天🆎🗜,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。
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。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裏掛起一桿大木秤🙎🏿♂️,秤鉤懸一根凳子,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講著吉利話。立夏秤人會對阿鬥帶來福氣,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。
立夏秤人
鬥蛋遊戲
“立夏蛋👮🏻♂️,滿街甩”。要用熟雞蛋🧑🏽🏭,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,經冷水浸過,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裏,讓孩子掛在脖子上。鬥蛋的規則挺簡單,說白了就是“比比誰的蛋殼硬”👨🏻🔬。鬥破了殼的,認輸,然後把蛋吃掉,而最後留下的那個鬥不破的小強,被尊為“蛋王”。至於為什麽要鬥蛋,民間的說法是💵:“立夏胸掛蛋🚽,小人疰夏難”。
3氣候變化
立夏以後,正式進入雨季🤵,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。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👱🏿♀️,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👮🏼。
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,南方地區普遍高溫潮濕多雨𓀆,秦嶺-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間的過渡地區👩🏻🏫,從秦嶺👋🏼、淮河附近向北👨🏼🎨,降雨量急劇減少✸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、南北跨度大✵,各地自然節律不一。
“立夏”前後➿,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可能進入夏季,而其余大部分地區還處在春季,在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區,這時候甚至才剛剛進入春季。